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返回首页

        山东推进“两创”引领 优秀传统文化圈粉更“树人”

        mobile38365-365_28365365体育在线投注_菠菜365哪个是真的

          孔子研究院创新文化呈现形式,以活态化、浸入式的体验,加深了到访外国友人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。

          □ 本报记者 孟 一

          本报通讯员 宋振中

          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遇上直播,不仅成功“圈粉”,还实打实地培养出一大批传统文化爱好者。

          5月22日,记者来到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,一位身着古装的女子正席地而坐、悠然抚琴。优美的曲调通过琴师面前正在直播的手机,飞入千千万万的古琴爱好者家中。

          在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看来,这样的“跨界合作”是有益探索。

          2013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时强调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。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,要坚持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,有鉴别地加以对待,有扬弃地予以继承。

          孔子研究院将传统文化传播推广的“落地”与学术研究的“登峰”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,核心抓手是传统文化的“两创”——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
          5月20日傍晚,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村口的广场,初夏的微风徐徐吹过,村民早早聚集在一起。这一天,儒学讲堂又开讲了。

          授课者武宁是一名从武家村走出来的80后乡村儒学讲师,本职是孔子研究院研究员。为讲好这堂“里仁为美·以邻为伴”主题课,他提前回村搜罗了大量新近发生的身边故事,用村民们听得懂的家乡话讲述“和谐”。看似简单,课程却有着牢固的基础架构——由研究院编撰出版的《儒家文化普及读本》。

          这套书和研究院以往推出的学术专着大不一样,不仅明确了“儒家文化与社区(乡村)文明”“儒家文化与公务员修养”“儒家文化与青少年成长”“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”等4个接地气的主题,还要求学者们深入基层寻找大量鲜活素材。

          “了解到有村民因为你家占我一点路、我家挡你半抹光之类的事闹别扭,我就决定把‘邻里关系’写进《儒家文化与社区(乡村)文明》这本书里,配上‘六尺巷’等故事作支撑,道理就会浅显易懂。”回忆起《读本》的编着经过,在研究院工作了17年的武宁直言,过去研究院大都是关起门来搞研究,围着资料室和办公室就能把书写成,而这次,仅曲阜和周边县市的村庄他就跑了十几趟,只为在蹲点中找到儒学和生活的最优衔接点。

          学术研究、着书立说是研究院的重要职能。为改变过去研究脱离生活的状况,研究院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从“基础理论”向“应用普及”转变,先后推出《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》《儒学精神与中国梦》等57部(套)专着,半数以上都紧扣时代生活。

        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不仅要闷头着书立说,还要通过“两创”加速成果转化。

          2019年9月25日,在澳门大学举行的“儒家文化高端论坛”上,身着华服、手擎龠翟的学子们随乐音迈开佾舞特有的步子,儒家文化中的“礼”贯穿于举手投足间,引得台下掌声不绝。

          “礼是指各种礼节规范,乐则包括音乐和舞蹈。很多学生问我‘礼’和‘乐’之间的关系,我说这个关系解释起来很抽象,不如大家亲身来体验一下吧。”为让大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礼乐文化,孔子研究院学术交流部副部长、尼山学者路则权临时在活动中增加了一场佾舞展示,120多名参与者通过查阅资料、演出排练,对这一祭祀舞蹈所传达的“敬、爱、和”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          2013年以来,研究院在强化专业性学术交流基础上,不断创新成果转化形式,以编杂志、搞活动等形态融入政德、文化旅游、教育等领域,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细胞。

          目前,研究院正以打造“孔子+”文化交流平台为切入点,加强与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地区和日、韩等国家的对接合作,建设和规范学术交流基地,推进学术研究、学术交流、文化传播,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的层次和水平。

          “原来,‘射礼’中还蕴含了儒家思想‘和而不同’的处事之道啊。”来自埃及的大伟,在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感受过完整的射礼后恍然大悟:孔子六艺中的“射”其实并不是在宣扬武力,而恰恰是在倡导和平。

          研究院创新文化呈现形式,推出了射礼、香道、拓印、古礼体验等十几个儒家文化项目,以活态化、浸入式的体验,加深了到访外国友人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,一年接待来自百余个国家的外宾过千人。

          5月23日,记者在体验基地看到,散布其间的不仅有各种文化体验项目,还有大小不一、憨态可掬的Q版孔子玩偶。

          “我们围绕这一Q版孔子形象开发出了笔记本、T恤、钥匙扣、小摆件等系列文创产品。来体验参观的外国友人几乎都会爱不释手地买上几件。”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负责人张斌认为,当越来越多的人把“孔子”“《论语》名句”穿在身上、挂在包上,文化就有了符合时代气质的天然传播力。

        初审编辑:李润杰 姜晖

        责任编辑:吴杭霏

       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