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返回首页

        威海市文登区:红色资源“亮起来” 革命遗址“活起来”

          斑驳的校门,沧桑的墙壁,一位耄耋老人坐着轮椅,在家人的帮助下,缓缓来到文登营小学遗址前。

          老人叫于孟雪,是革命先辈于烺的小女儿。这天,她不远千里从淄博回到家乡文登,只为看一眼父亲当年工作过的教室、办公室,在这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间,回顾父亲不平凡的人生历程。

          革命遗址“活起来”

          于烺,1903年生于文登大水泊河北村,1935年春至1937年秋,任文登营小学校长。期间,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“一一·四”暴动失败,大批共产党员被缉捕、遭杀害,白色恐怖弥漫胶东。于烺不顾个人安危,冒着风险,聘用王台、张玉华等多名共产党人到校任教,开展党的地下活动,文登营小学由此成为一所“红色学校”。至今,在学校旧址的大门头上,还能依稀看到于烺题写的“文登营小学”五个大字。

          如今的文登营小学遗址,不仅修缮还原了教室、校长室、伙房,还打造了威海少先队教育实践基地,基地分为A、B馆,分别展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和威海少年儿童运动的发展历程,以沉浸式、体验式、互动式的“红色教育”实践体验方式,引导少先队员全景式回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,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动力。

          “作为本村村民,随着对这段历史的深入了解,我深切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保护革命文物。”文登营村村委会主任牟卫峰对此深有感触。早在多年前,威海、文登两级政府就积极保护红色印迹,文登营村的革命遗址得以有效修缮保护。

          在革命遗址前,于孟雪携亲属代表将先辈传下来的牛皮箱、子弹盒及于烺长子于孟琦火线入党的入党申请书捐赠给家乡,用于红色展馆展陈,感恩家乡保护开发革命遗址,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。

          忆苦思甜不忘本

          心中同样牵挂这段历史的,还有很多人。

          张锦海是20世纪60年代从村子里走出去的“大学生”,虽在外乡教了一辈子书,心里却始终挂念着家乡。随着年事增高,心中的乡愁愈加浓厚,迫切希望用手中的画笔将脑海中的乡村旧貌一一还原。凭着儿时记忆,八旬老人张锦海拾起画笔,几易其稿,把20世纪50年代的文登营村画在纸上,并把这幅珍贵的画作捐给了文登营村。

          “对对,这里原来有座门楼。东面是我家!下马石都画了,不管谁到这里都要下马……”

          “村东村西各有一座桥,就是这个样,这座房子后面就是老张的菜园……”

          当张锦海的画被展示出来,村里的老人便围上来仔细辨认。画卷上,村舍错落、绿树成荫,农田菜地,学校寺庙……画中人物怡然自得,或牵驴赶路、或在操场玩耍……可以看出,作者把各种笔法和墨法互用,繁而不乱,构思精巧,在这不过三尺见方的画卷上,展示出20世纪50年代文登营村古朴的乡村旧景。

          张锦海说,记忆中的故乡虽是清苦,但也很温暖,不管走到哪里都忘不了。虽然自己并不是专业画家,但一直想把记忆中的故乡画下来,不仅能给自己留个念想,也能帮助后人了解过去那段旧时光。

          当张锦海来到文登营小学遗址,看到这些记忆中的印迹保存得非常完好,心里甚是感慨,红色基因只有代代相传,才能让现在的年轻人在对比中感受到时代变化、珍惜当下生活。

          历史的烟尘早已消散,如今的文登营村安静祥和。就如同当初打造文登营小学遗址前设想的那样,每到周末,总有一辆辆大巴车载着小学生来文登营村开展校外实践教育,他们唱着“牵着手前进,时刻准备着”,在这里接受一场场精神的洗礼。

          文登营小学遗址只是文登保护革命遗址的一个缩影。文登是革命老区,是红色胶东的策源地、核心区,革命前辈在这片热土上写下不朽传奇,留下许多红色印迹。

          一直以来,文登不断加大对红色印迹的保护利用力度,逐步建立一批烈士纪念塔、烈士陵园、烈士纪念堂和天福山起义纪念馆、天福山起义纪念园(天福绿地)、文登师范校史馆等纪念设施,公布中共胶东特委旧址、“一一·四”暴动旧址、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战斗老蜂窝遗址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6年以来,又对近百处红色印迹采取挂牌、树碑、立石等方式设置保护标识,规划布展昆嵛山红军展览馆、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纪念馆、红色胶东文艺展馆、昆嵛山红旗教育馆等近20处展馆。同时,将张连珠、理琪等先烈家乡代表性树木带土移植到城区公园,并以先烈名字为公园命名。在此基础上,根据红色印迹的史实,串点成线,开发中共胶东党组织发展历程、胶东革命武装斗争、胶东英模人物等多条红色主题线路。

          回首不忘来时路,昂扬奋进新征程。文登人民用心呵护这些印迹,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,不断增强生命力,让红色资源“亮起来”,让革命遗址“活起来”。

        初审编辑:李润杰 姜晖

        责任编辑:王琳

        更多

        价值引领

        mobile38365-365_28365365体育在线投注_菠菜365哪个是真的

        典型宣传

     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
        爱国主义教育

        思想政治工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