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日报
□记者 孟令洋 通讯员 汤锦阳 报道
大众日报枣庄讯 “什么是耕地?什么是永久基本农田?为啥有的地块不能种树……”3月15日,“峄起学习·政策法规宣讲面对面”活动在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举行,峄城区政策法规宣讲团成员张开亮正在为现场村民解疑释惑。他把耕地保护相关的政策巧妙转换成百姓听得懂、喜欢听的乡音,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、更有活力、更具温度。
台上讲得精彩,台下听得入脑入心。一堂接地气的理论宣讲课,就像农家菜一样适合群众胃口。当村民反映听不惯普通话时,宣讲员就用亲切熟悉的乡音讲解。此外,宣讲员还把村民身边的事例穿插其中,努力设计理论宣讲的“大众菜谱”。
为推动理论宣讲走村入户、走实走心,峄城区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的新载体、新模式、新方法,创新打造接地气、聚人气、鼓士气的“峄起学习”理论宣讲品牌,让全区基层理论宣讲实起来、热起来、活起来。
宣讲内容犹如食材,必须精挑细选,严格把关,才能烹饪出干部群众喜爱的“理论大餐”。峄城区深入基层开展政策法规宣讲需求调研活动,组织群众填写政策法规宣讲需求调查问卷,全方面深入了解群众诉求。通过摸底调研,共收集耕地保护、棚改拆迁、民生保障等需求1031条。今年以来,峄城区信访、住建、民政等部门,组建了法规政策理论宣讲队伍,并编制了深受群众喜爱的理论宣讲课程。
“古邵是鲁南粮仓,耕地面积大,耕地问题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。为回应群众关切,我们聚焦耕地政策举办了本次活动。”峄城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陈倩说,下一步要把理论宣讲办到村里去、办到田间地头去,通过面对面、点对点宣讲,增强宣讲的针对性、互动性、实效性,让群众真正听得见、听得懂、听得进。
理论政策宣讲离基层越近,群众接受度越高。峄城区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、融媒体中心、乡村文化广场等基层阵地作用,突出“特色+土味”相融合,采取辅导报告、“理论+文艺”“理论+网络”、理论宣讲赶大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开展分众化、对象化、精准化宣讲。今年以来,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、美德健康生活、“五为”志愿服务等,峄城区开展宣讲活动280余场次,受众达19万余人次,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入了寻常百姓家。